配资炒股技能
在畜牧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技术的革新、每一次管理的优化、每一次市场的变革,都伴随着深刻的思想碰撞与经验总结。这一年,畜牧业不仅面临着传统挑战,还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此背景下,行业内涌现出了一批富有哲理和启示性的语录,这不仅反映了畜牧业的发展现状,更为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指导。以下便是精选的2024畜牧业十大语录,其不仅揭示了行业的本质和规律,更激励着每一位从业者不断前行。
秦英林:放弃幻想,不要听信劝说和安抚,我很少劝朋友去养猪
7月18日,在2024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牧原股份董事长秦英林指出,要敬畏市场,行业人贡献了市场,成就了市场,但是市汤没有眷顾行业的弱者,没有照顾行业人。周期是机会,也是一把杀猪刀,杀猪败业更诛心,很多人好不容易等来的机会,往往是里面还夹着一道催命符。猪周期专欺凌弱者,这也在警醒,在发展或者投资的时候,要放弃幻想,不要轻信劝说和安抚。因为在通往地狱的道路上,是有善意铺就的,好心会让很多人倾家荡产,所以很少去劝朋友去养猪。
新牧点评:市场虽由行业人共同塑造,但并不会对弱者给予特殊关照。秦英林这一观点直击市场经济的本质——竞争与淘汰并存。行业的周期性波动恰似“机会与杀猪刀”,带来的不仅是发展的机遇,更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与挑战,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对于“猪周期专欺凌弱者”,这不仅是对当前行业现状的精准描述,更是对所有投资者的警醒。因此在发展或投资时,必须摒弃不切实际的幻想,警惕那些看似善意的劝说和安抚,因为有时候,正是这些“好心”的建议,可能会让人误入歧途,甚至导致严重的经济损失。秦英林的这番言论,不仅是对牧原股份发展的深刻反思,更是对整个行业参与者的宝贵建议。
刘永好:加大对龙头猪企金融支持,低谷期不抽贷、不断贷
3月3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谈到了应对行业低谷期的建议看法。刘永好讲了三点,一是推动养殖企业转型升级。支持行业内部通过资产流转、股权投资等方式盘活现有资源,加强存量资产优化整合;二是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建议国家发行专项长期贴息贷款或永续贷款,支持标杆企业跨越周期;三是促进猪肉消费升级。解决猪肉供需不匹配和不平衡的问题。
新牧点评:刘永好提出的三个建议具有高度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推动养殖企业转型升级,不仅有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还能有效应对行业低谷带来的挑战。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是解决当前养殖企业资金紧张、融资难问题的有效举措。此举有助于稳定行业预期,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促进猪肉消费升级则从市场需求端出发,通过消费升级来拉动产业升级,为养殖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和发展机遇。
黎少松:降本是养猪业热门话题,也是永恒的话题,管理降本空间很大
9月10日,在2024生猪产业发展大会上,温氏股份总裁黎少松表示,养猪业降本,是一个热门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从中长期来看,降本应该有这三方面:第一是规模降本,大家都希望通过规模来降本,但是有一个适度规模的概念,企业的降本跟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有关,过度去追求规模,并不一定能降本,是有个度的。第二是管理降本,温氏现在正在做的是管理降本,通过管理来降成本,空间是非常大。三是未来需要通过创新来降本,或者说通过科技创新来降本,这里的空间更大,但需要非常大的投入,以及非常大的耐心。
新牧点评:降本不仅是当前的热门话题,更是养猪业持续发展的永恒追求,黎少松这一观点准确地把握了行业发展的核心问题。管理降本的潜力很大,温氏股份正在积极实践,这不仅表明了温氏对内部管理优化的重视,也为其他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创新降本很有前景,虽然需要巨大的投入和耐心,但其所带来的长期效益和竞争优势是不可忽视的。
薛华:做产业链是个陷阱,十个企业可能只有一个能成功
7月18日,在2024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海大集团董事长薛华表示,这两年看到行业一体化产业链很热,需要特别小心。因为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够做产业链,而且产业链是个陷阱,十个企业做可能只有一个能成功。因为养殖端的结构变化一定决定了各个环节的竞争格局的变化,一切不确定的时候,发展要小心,投资要小心。
新牧点评:薛华的发言揭示了当前畜牧业一体化产业链发展的复杂性和风险性。尽管行业一体化产业链成为热点,但并非所有企业都具备构建完整产业链的能力。在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保持谨慎态度,无论是发展还是投资,都需要格外小心,在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必须充分评估风险,确保稳健前行。
姚辉德:600头母猪场投资最合理
12月12日,在第51届养猪产业大会(广州)上,德兴股份董事长姚辉德表示,有一个更好的模式,就是把规模降少,来适应当前的形势发展。他发现600头母猪的投资最合理,价格最低,效益最高。每多500头母猪,管理压力就多了一倍,规模越大越危险,规模越小越有机会。规模小的时候,对于母猪的单位生产成绩,一定要有目标,要有技术来管理,这条路肯定走得通的。
新牧点评:姚辉德的发言在养猪产业界引起了广泛讨论。他提出的这个颇具洞察力的观点——在当前形势下,适度缩小养猪场规模至600头母猪,能够实现投资效益的最大化。这一观点颠覆了传统上追求大规模以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的固有思维,而是从实际操作和管理压力的角度出发,提出了更为灵活和适应性强的经营策略,指出了规模过大带来的管理压力和潜在风险,值得业界深入研究和借鉴。
宋维平:龙头企业+农户是中国养殖发展之路,限制农民养猪、养鸡、养牛,我觉得没有良心
大北农集团总裁宋维平在7月18日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国内的养殖业模式,不能一味追求行业企业的垄断和做强做大,要考虑到农村农民,他们与养殖业企业的结合。中国式的养殖业发展之路,应该是龙头企业加农户养殖,不能忘记农村农民的养殖,限制农民养猪、养鸡、养牛,这个是没有良心的。
新牧点评:养殖业不应单纯追求企业的垄断和规模扩张,而是应当兼顾农村农民的利益,宋维平提倡龙头企业与农户相结合的发展模式,这种不仅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也体现了对社会公平和农民权益的尊重。过度追求规模化和商业化可能导致农民利益受损,进而影响社会稳定和农业发展。对于限制农民养殖行为的批评,宋维平的言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社会责任感。
周斌:把精力放到猪病净化降本,不要只盯着5%的兽药成本
在11月12日首届全国农牧业化药产业链高端品牌大会上,主持人问到在极致降本的大背景下,养殖企业和上游企业应该注意哪些事项时,南京农业大学周斌教授表示,在一头猪上花的药费包括疫苗,其实在整个养猪成本里面比例还是很低的,营养是大头,在成本的占比是百分之七八十,养猪的老板碰到一个红利,这两年饲料原料价格是在下降的,用的饲料成本在下降,只要不发非瘟,猪苗价格再高,都是挣钱的。国内猪病比较多,应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疫病净化上,如果猪场蓝耳是双阴的,没有非瘟,伪狂犬是阴性,这时只要打一针口蹄疫,打一针猪瘟,那可能成本还是比较低的,所以说不要光盯着5%的兽药成本,将精力放在疫病净化、抗病育种和营养配比上。
新牧点评:在养猪成本中,营养成本远高于疫苗和药品费用,这是一个重要的成本控制点。如果猪场能够控制蓝耳、非瘟和伪狂犬等疫病,那么疫苗和药品的成本将会降低,同时猪的健康状况也会提高,有利于整体养殖效益的提升。周斌的观点不仅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还强调了疫病防控对于养殖企业的重要性。
张卫元:强化对创新兽药进行税收减免等鼓励政策
3月3日,在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回盛生物董事长张卫元提出了《关于加大对创新兽药支持力度的提案》。他指出,我国兽药产业起步晚、基础差,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较大差距。相对于养殖业的高速发展和产业升级、相对于复杂严峻的动物疫病考验、相对于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标准越来越高的要求,我国兽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特别是优质高效的兽药产品的供给不足,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效果。
张卫元提出六条建议:一是强化企业对科技创新的参与和支持力度。二是强化对创新兽药研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三是强化对兽药监测期期间管理,适当延长创新兽药保护期限。四是强化对创新兽药进行税收减免等鼓励政策。五是强化对研发和评审过程的技术指导力度六是推进《兽药管理条例修订》,并强化评审资源配置。
新牧点评:我国兽药产业面临的现状和挑战,包括起步晚、基础差、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以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效果,也制约了养殖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同时难以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标准日益提高的要求。张卫元提出的建议如果能够得到有效实施,将有望推动我国兽药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张卫元强调了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并建议加大对创新兽药研发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这体现了对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认可和支持,有助于激发企业的创新活力和积极性。
谢毅:建议中国的养猪狂魔、养鸡狂魔等从内卷走向去海外去卷,占领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市场
7月18日,2024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正大集团资深副董事长谢毅表示,现在中国已经很厉害了,行业内卷得很厉害,那是不是应该走出去,到海外去卷。中国其实有很多狂魔,比如基建狂魔等,业内肯定也有养猪狂魔,养鸡狂魔,各类的狂魔,可以去占领东南亚乃至全世界的市场。
新牧点评:“内卷” 已成为热门话题,在多个行业中都存在,而畜牧业作为传统行业之一,同样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制度制约、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谢毅提出的战略思考很具有前瞻——中国企业应积极“走出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将中国的畜牧产业“卷”向海外。在当前国内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这个提议无疑为企业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即通过国际化战略来寻找新的增长点。
高远飞:建议家庭农场少研究欧美模式,多学习本地案例,成功的概率更大
10月24日,在第五届西南养猪大会暨2024猪业健康管理大会上,谈到企业赋能家庭农场的话题,扬翔副总裁高远飞认为,第一,这与家庭农场的心态有关,因为好多家庭农场觉得就做自己猪场的事情,未必希望企业去给他赋能。第二是学习的心态,建议家庭农场少研究欧美的模式,多看本地成功的案例,只有本地的才是最适合的,吸收这些东西,去丰富经营管理好,成功的概率会比较大。这么多年以来,公司加农户,家庭农场跟大企业配合比较好是因为很多都是盲目崇拜盲目相信,就按企业的方案来执行,这样的家庭农场成功的概率是比较大的。那些有小聪明的,又再添油加醋的,总体来讲,往往可能持久性不行。
新牧点评:家庭农场主不应仅仅局限于自己的小圈子,而应有意愿和准备接受来自企业的帮助和支持,如果家庭农场主缺乏开放和接受的心态,那么任何外部赋能的努力都可能难以奏效。高远飞鼓励多看本地成功案例的建议,充分考虑了地域差异和文化差异对农业经营的影响。本地的成功案例往往更贴近实际情况,更易于被家庭农场主理解和接受,也更容易在本地环境中复制和推广。虽然盲目崇拜和相信大企业的方案可能带有一定的风险,但在某种程度上,这种执行力也是家庭农场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原创声明
作者:陈有柏
来源:《农财宝典》新牧网
编辑:龙振辉 配资炒股技能